子銅像廠家講述孔子為什么不提自由?
孔子銅像廠家說任何一個思想家的思想,總離不開他所生活的自然與社會環(huán)境,離不開生養(yǎng)他的土地所提供的環(huán)境滋養(yǎng),因此,一個思想家的思想,總離不開他所處的自然與人文環(huán)境的影響??鬃邮侨寮覍W說的創(chuàng)始人,而儒家學說在本質(zhì)上是一種倫理學,主要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
在人與人的基礎上,儒家進一步提出了如何解決人與自然、人與自我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這是儒家哲學思考并力求解決的主要關(guān)系。孔子在人與人之間的關(guān)系上,首先提出了“仁者愛人”的學說??鬃酉M伺c人之間不是西方所謂的人與狼之間的關(guān)系,更不是“他人即地獄”的模式,而倡導人與人之間要用愛連接,倡導人人都付出一顆愛心,以建設一個以愛為中心、以秩序為手段的大同世界。
但儒家又是理性主義和經(jīng)驗主義的??鬃涌吹?,事實上,人是不可能愛每一個人的。所以孔子提出愛有差等的原則。所謂愛有差等,就是我們要把愛首先給身邊的人,給我們最應該愛的人。也就是說,人首先要愛父母,這是中國社會的基礎,就是孝的原則;然后要愛兄弟姐妹,這是悌;然后按照君主、朋友等順序,給他們應有的愛。給君主以及國家的愛,叫做忠,給朋友的愛叫做信。在人與人之間的關(guān)系上,孔子倡導“忠恕之道”。
“忠”是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”,人與人之間應該遵循互幫互助的原則;而“恕”則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提倡在人際交往中,用推己及人的方法,用寬恕之道謀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美好。也就是說,每個人都有“立”的自由,有“達”的自由,但我們還要允許別人也有“立”的自由,有“達”的自由。自己的自由不能侵犯到別人的自由,這才是真正的“忠恕之道”。
因此,古希臘人注重契約,而中國人注重道德。契約精神的基礎是人人平等,而中國人人倫道德的基礎是宗法制的血緣關(guān)系。崇尚人人平等的古希臘,發(fā)展出城邦制度下的民主選舉,以及由此帶來的人的自由,而中國的農(nóng)業(yè)經(jīng)濟下的封建宗法制,發(fā)展出高度發(fā)達的人倫哲學和道德哲學,他是集體主義的,個人只是集體之中的一粒微塵而已。因此,中國人是集體主義者,他們的理想是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,是“立德立言立功”的三不朽,人最大的自由是社會秩序之內(nèi)的自由,人最大的追求是為集體為國家做貢獻,而西方,則是“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二者皆可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