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雕塑的思想為什么在后世得到認可
在春秋百家爭鳴的時候,孔子的思想并非無人認可,他有弟子三千,賢人七十二,不僅是孔子本人,他的不少弟子都得到世人的敬重。只是在當時作為顯學的儒家并沒有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,獨占鰲頭,特別是孔子雕塑的政治主張,是仁義道德,是教化眾生的王道,在當時各國混戰(zhàn)的情況下,不能迎合和滿足以霸道作為政治主張的各國王侯的要求,所以他的周游列國沒有成功。
另外,道家、法家、墨家對孔子的思想也有不同看法,道家崇尚自然和人性,認為用各種禮教約束人們,影響了每個人的個性;墨家認為儒家理論很好,但說得多,做得少;法家認為儒家的理論可行性比較差……這些都是孔子的思想在當時沒有占據(jù)絕對優(yōu)勢的原因。
至于后來,孔子的思想得到高度的重視是因為從漢武帝開始,歷代統(tǒng)治者為了穩(wěn)固自己的統(tǒng)治,都意識到孔子的中庸思想,教化百姓的仁義禮智信的系統(tǒng)禮教有利于國家穩(wěn)定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(shù)確立了孔子思想成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準則。
至于當代人為什么仍然尊重孔子的思想,那是因為孔子確確實實是教育界的開創(chuàng)者,從他開始,人世間不僅有王侯將相,士農(nóng)工商兵,還有了教師這個新的職業(yè);孔子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,還傳授他的仁義禮智信思想,對中華民族善良、誠實、孝順、守信等傳統(tǒng)美德的建立有著極大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