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銅像之在孔子儒學里的“禮”和“仁”到底是什么
孔子儒學里的“禮”和“仁”到底是什么呢?孔子銅像廠家為大家介紹;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禮的外在表現(xiàn)如禮節(jié)、禮儀等在不斷發(fā)生變化,那禮的核心意義究竟是什么呢?一般說來,禮的核心意義并不會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而過時,永遠是我們現(xiàn)代人所應當繼承的傳統(tǒng)價值觀念。
如果說“禮”是行動的準則的話,那么“仁”的概念就是人的德行標準?!叭省痹谥袊糯且环N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。本意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?!叭省弊鳛樽罡叩牡赖略瓌t、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,孔子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認為,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(guī)范集于一體,形成了以“仁”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,孔子提出的仁學思想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。他提出要為“仁”的實現(xiàn)而獻身,即“殺身以成仁”的觀點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
在儒學里,儒學是德性之學,仁就是其核心。仁是人類最真實的情感,又有理性的普遍形式,我們稱之為情感理性。在人與自然界的關系上,仁的體現(xiàn)是“愛物”“萬物一體”,這是中國古代的深層生態(tài)學。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,一切取決于人類的活動,提高人的德性,轉變人類的生存方式,培養(yǎng)仁德,提高心靈境界,是實現(xiàn)人與自然和諧統(tǒng)一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內在根據和根本保證。
其實,我們可以簡單地說,“仁”就是做正確的事?!墩撜Z》第四章中,“子曰:人之過也,各于其黨。觀過,斯知仁矣!”(孔子說:“人的過錯,各有其原因。審視自己的過錯,就知道什么是仁了!”)為什么審視自己的過錯就了解仁了呢?過錯是人所做的錯誤的事,了解這些錯誤的原由,就知道如何做正確的事,也就是知道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