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雕塑廠家講述孔子的三個主義
孔子雕像是目前存在于校園中最多的雕像之一,他意味著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在現(xiàn)代文明的校園里得到延續(xù)和繼承,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,塑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,更是為有志青年樹立了立德修身、勤而好學的表率。而孔子的三個主義也分別體現(xiàn)出了不同的意義,孔子雕塑廠家帶大家詳細去了解孔子的三個主義。
“禮治”主義:儒家的“禮治”主義的根本含義為“異”,即貴賤、尊卑、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(guī)范。只有貴賤、尊卑、長幼、親疏各有其禮,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、兄兄、弟弟、夫夫、婦婦的理想社會。國家的治亂,取決于等級秩序的穩(wěn)定與否。儒家的“禮”也是一種法的形式。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,如違反了“禮”的規(guī)范,就要受到“刑”的懲罰。
“德治”主義:儒家的“德治”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。儒家認為,無論人性善惡,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。這種教化方式,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,使人心良善,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。這是最徹底、根本和積極的辦法,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。
“人治”主義:儒家的“人治”主義,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,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(fā)展,重視人的同情心,把人當作可以變化并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“人”來管理統(tǒng)治的思想。從這一角度看,“德治”主義和“人治”主義有很大的聯(lián)系?!暗轮巍睆娬{教化的程序,而“人治”則偏重德化者本身,是一種賢人政治。由于儒家相信“人格”有絕大的感召力,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(fā)展為“為政在人”、“有治人,無治法”等極端的“人治”主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