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銅雕廠家講述孔子的文化寓意
孔子是我國非常有名的一位教育大家,他留下的政治思想有一些到今天仍然適用。由于仰慕孔子的風(fēng)采所以民間還給他建造了孔夫子廟,我們在生活中也經(jīng)常能看到孔子銅雕廠家制作的孔子像。
孔子,我們稱其為春秋末期著名的“平民”思想家、教育家。在世時,就被尊奉為“天縱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鐸”,更被后世統(tǒng)治者尊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師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、萬世師表。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(yuǎn)的影響,其人被列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
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(nèi)容是 “禮”與“仁”,在治國的方略上,他主張“ 為政以德”,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。這種治國方略也叫“ 德治”或“ 禮治”。這種方略把德、禮施之于民,嚴(yán)格了等級制,把貴族和 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。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。
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(yuǎn),雖說他“述而不作”,但孔子銅像在世時已被譽(yù)為“天縱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鐸”、“千古圣人”,是當(dāng)時社會上最博學(xué)者之一。后世并尊稱他為“至圣”(圣人之中的圣人)、“萬世師表”,認(rèn)為他曾修《詩》《書》,《禮》《樂》,序《周易》(稱《易經(jīng)》十翼,或稱易傳),著《春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