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銅像的影響
一談到人物雕塑,校園文化孔子銅像,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,甚至能毫不猶豫的說起許多人物雕塑中的代表,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對人物雕塑非常熟悉,孔子銅雕塑,但是一般情況下,當人們談到人物雕塑時都能大概的說上一兩句,而對于雕塑藝術(shù)的普及也是需要一個慢慢的發(fā)展過程。在人們對于人物雕塑的認知里,人物雕塑的存在意義在于它是后人為了紀念那些有作為,有成就的歷史人物或偉人而存在。
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學說的創(chuàng)始人,孔子在每個人心目中,有不同的樣貌。中國人傳播普及的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,至于孔子長的什么樣,對樹立孔子的形象已無關(guān)緊要,孔子已經(jīng)成了一個文化符號,這個符號就是他的形象。
孔子一生提出了不少政治主張,比如說主張以禮治國(“為國以禮”),為政以德(“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”),等等。 孔子的思想體系的核心是“仁”?!叭省彼膬?nèi)容非常豐富,孔子說了許多關(guān)于“仁”的話,僅《論語》中就有百余處。
說來說去,其實他所說的“仁”,不過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的道德情感而已。這種情感用于為政就是仁政,用于修身就是仁人,這都是孔子的理想。但“仁”既不是制度也不是規(guī)范,要做到有形,必須有一個載體做依托,那就是“禮”。
所以孔子說“克己復禮為仁”,“仁”要通過“禮”來體現(xiàn)。這樣,“禮”既是政治旗幟,又是思想載體,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。所以,孔子把“禮”作為教育學生的重點,把它從西周官學中繼承下來是自然的。在人類發(fā)展進程中,有無數(shù)影響深遠的人物,他們貢獻卓著,有深刻的歷史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