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的生平
孔子對于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,可以毫不夸張的說,任何一個中國人或者生活在中國的人,無不或多或少的受到孔子思想的影響,這種影響有的是潛移默化的漸染。
然而不論如何,對于一個現(xiàn)代主義而言,我們應(yīng)該具備“獨立之思想,自由之精神”秉持“沒有了解,不作評斷”的原則,實事求是,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,而不能人云亦云,不知所謂。那么接下來讓我們先一起了解下,孔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,他的生平事跡的怎樣的呢?
關(guān)于孔子的生平,最重要的史實材料莫過于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了。但因篇幅過長,且太史公行文古樸,不甚易于理解。所以筆者在此選錄了明朝陳士元所著的《論語類考.人物考》一篇中對孔子有簡要介紹且行文易于理解的文章。該文中不僅對孔子家世和生平有所介紹,而且記敘了孔子死后歷代帝王對他的封贈。
孔子是沒落的逃亡貴族出身,而且幼年喪父,《論語》中孔子曾自稱:“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。君子多乎哉,不多也?!边M而又言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?!庇纱丝梢?,孔子之所以能夠成功,重要的并不在于他的出身,而在于他始終能夠“好學(xué)不倦”始終秉持著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的求學(xué)精神。
故此,我們知道,孔子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及的,而是一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奮斗,最終成功走向“素王”踏上“圣人”神壇的普通人。這也成為當(dāng)代人們建造孔子雕塑和孔子廟的一個原因。因為儒家的創(chuàng)始人孔夫子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勵志的傳奇故事,既然如此,又何必去虛構(gòu)那些高不可攀的神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