暹崗村廣州最大的孔子后裔村--孔子雕塑
暹崗村始建于宋代,因村旁有五座小山崗環(huán)抱,形似五馬,村民認為“五馬歸槽,須待日進山崗之時”,故取名暹崗。在這里與孔子有關(guān)的東西隨處可見,比如孔子雕塑、孔姓祠堂、孔子的畫像。在暹崗村孔姓是大姓,村里孔姓人口占了全村人口的四成左右。
八百多年來,暹崗村的孔姓村民一直口耳相傳自己是孔子的后代。廣東孔子文化研究會專家證實“現(xiàn)有3000多孔姓人口的暹崗村應該是目前廣州市最大的孔子后裔自然村”。村中孔姓的祠堂“圣裔宗祠”在舊村的中央。在祠堂的中央矗立著一尊孔子銅像,在祠堂前進的右墻嵌入一塊80厘米寬、180厘米高的青石碑文,是雍正三年刊刻的“皇恩圣裔歷朝優(yōu)免定案碑記”,祠堂里進后墻正中則掛有一幅孔子畫像,上面寫著“萬世師表”四個大字,下排則寫有“萬世流芳、斯文在茲”的小字。廣東孔子文化研究專業(yè)委員會正是根據(jù)祠堂及碑文來證實他們的孔子后裔身份。其宗祠、家廟不喚作“孔氏宗祠”或“孔氏家廟”,而名曰:“圣裔宗祠”或“至圣家廟”。
城市化進程下,現(xiàn)在的暹崗村已大變樣。如火如荼的舊改工程滾滾向前,暹崗村原住民也搬進了新村的小洋房,而隨著蘿崗片區(qū)企業(yè)入駐,不少拆遷戶更是當上了新村的“包祖婆”。有媒體稱:現(xiàn)在的孔子后裔賣地致富,原來低矮的瓦房變成了林立的高樓,好在圣裔宗祠和宗祠里的孔子銅雕塑朱顏未改,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跡。